11 月 3 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副所长狄刚在香港科技周上进行了发言。这一发言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关于香港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惊喜消息。因为香港与内地在金融等诸多方面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相关内容值得大家予以关注。
数字人民币跨境三项原则
数研所在数字人民币跨境合作应用方面始终坚持的三项原则,是整个跨境应用的基础。“无损”“合规”“互通”这三项原则不是随意而定的。在实际的跨境交易中,若充分尊重各货币当局的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就能避免许多国际收支等方面的矛盾。同时,尊重各司法管辖域的技术和业务主权,能让不同地区,像香港地区和内地,依据自身情况更灵活地调整合作方式,保障自身权益。回想以往国际上一些跨境金融合作失败的案例,通常是因为未能充分尊重各方主权或没有遵循类似的合规原则。
在实际场景里,若不遵循这些原则,就极易引发金融市场的混乱。各个地区的汇率政策以及金融监管要求等,都会对跨境支付造成影响。遵循这些原则,能让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合作更稳妥地向前推进。
内地与香港的深入研究
数研所与香港金管局就跨境合作展开了充分且深入的研究,这一事件意义重大。这种深入研究的基础是双方对跨境金融发展的重视。内地拥有广阔的市场以及众多的用户,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例如在具体地点方面,香港中环有众多金融机构聚集,内地上海的外滩也汇集了大量的金融资源。两地的机构与资源相互对接,能够碰撞出崭新的火花。
研究过程并非一路平坦,要克服诸多难题,如技术差异和监管差异等。像内地在反洗钱等金融监管方面有特定要求,而香港也有自身的风险防控体系。双方在深入探究怎样对接双方体系,以此来保证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既能安全又能高效。
扩大个人应用场景范围
从 2020 年 9 月开始合作,至今已开展了两个阶段的技术测试。这是取得了实际成果的合作。借助测试,内地居民和香港居民能够在线下跨境消费场景以及线上跨境电商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一些商场,像尖沙咀的大型商场,部分商家已经开始接受数字人民币支付,这给内地游客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也吸引了更多香港本地居民对数字人民币的关注。
在内地一些靠近香港的城市,像深圳,很多商家都做好了准备,能够接受香港居民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消费。在数字这个时代,个人的跨境消费体验会逐步提升,这就需要持续地拓宽场景的受理范围,例如增加可以使用的商业种类,从大型的商场到街边的小店等,以便让更多的人在更多的场景中能够使用数字人民币。
技术方面的独特设计
数字人民币系统将技术标准进行转换以兼容 FPS 技术标准,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设计。内地的金融系统与香港的金融系统有着不同的技术规范,而这种转换避免了“转数快”系统以及香港本地商业银行需要进行额外的改造,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难度。在进行技术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两地的实际情况。
以一家香港本地银行为示例,若该行要与全新的支付技术相衔接,或许就得投入诸多人力和物力去进行系统的改造。然而现今的这种设计,能够使银行在现有的基础之上简便地兼容数字人民币支付。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展现了“无损”以及“互通”的原则,属于一种彼此都能获利、共同繁荣的设计。
提升两地跨境业务效率
数研所会在中国央行总行的指导下,与香港金管局一同研究推进数字人民币系统与“转数快”在基础设施层面的对接,这具有重大意义。这样做可以提升跨境业务直通式处理的效率,进而降低交易成本。在一些跨境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景里,降低交易成本也就意味着能够提升利润空间。
随着内地与香港之间贸易和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跨境支付的快速高效就变得愈发重要。比如,有一个在深圳的企业,它每天都需要向香港的合作方支付服务费用。如果能够实现快速直达的支付方式,那么这个企业的资金周转就会更加流畅,从而可以将资金用于更多的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跨境支付的诉求
企业在跨境支付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通道较为单一、成本较高以及效率较低等情况。内地的一些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此深有感触。比如一家宁波的外贸企业就曾表示,以往进行跨境支付时常常需要面临高额的手续费,并且到账的时间也比较长。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参与香港双边试点,利用数字人民币来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善。
在双边合作的框架之中,研究数字人民币在油气等大宗商品贸易以及服务贸易项目下的跨境支付应用,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这类大宗商品贸易所涉及的金额极为庞大,只要成本价格有稍微的变动,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倘若数字人民币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那么对于这些行业的企业在进行跨境贸易时,将会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能够提升整个贸易过程的便利性。既然如此,那么未来企业具体会以何种方式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希望大家能够在评论区进行讨论交流,同时也不要忘记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