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数据的独特属性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注入了巨大的潜力。数据流通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既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进行详细探讨。
数据特性与经济增长
数据与其它生产要素有区别,它具有可复制性、可共享性以及非消耗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经济得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显示出数据能够被多次使用、多人共享,且不会因使用而减少。例如,政府公开的数据可用于实际应用,发挥数据的实际效用,推动数字经济中新兴产业、新形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为经济注入新的生机。
数字经济政策支持
近些年,数字经济受到广泛关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行业发展,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多个方面。国家层面大力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政府还积极倡导创新,力求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保障经济持续增长。
数字经济规模增长
2008年至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以年均20.6%的速度不断上升。这种快速增长态势,明显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制造业为例,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生产流程变得更为高效,产品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成本也相应降低,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三次产业发展差异
各产业在数字经济的成熟度上有所不同。服务业在数字化领域走在了前面,诸如电商、电子政务和智慧医疗等行业便是例证。2018年,我国工业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在三大产业中增速最快,这主要归功于政府对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支持。而农业的数字化步伐相对滞后,这主要是因为它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较大,且经营模式单一,转型过程中遭遇了较高的挑战。
全球数据流动影响
2015年到2019年,跨境带宽流量猛增,增至原来的九倍。数据流动现在成了全球经济贸易的关键动力。但在这条全球数据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可能只是提供原始数据的角色,还得向全球数字平台缴纳费用,处于一种被动的从属地位。中美两国在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处于领先,掌握了大量专利和市场份额。
数字经济未来趋势
5G技术推动下的全球各行业预计将实现超过12万亿美元的营收,覆盖众多领域。未来数年,M2M终端数量将急剧上升,家庭和工作场所联网设备占比预计将超过七成,且增长势头不减。我国货币体系部分已实现电子化和数字化,《学习时报》建议加强数字货币试点。面对这些发展趋势,企业和政府该如何应对?读完此文,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若觉得文章不错,请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