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核心在于它所采用的 Proof of Work(Pow)机制。这种机制让高算力的节点拥有优先算出结果并获得记账权的能力。算出结果的节点会提交“提案区块”,要是这些“提案区块”经过大家的验证并且符合条件,就会成为合法区块。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着很多细节,因为它和比特币交易的最基础逻辑紧密相关。比如在 20XX 年,有一个节点由于算力不高,多次错失了记账提案的机会。
比特币与智能合约结合
比特币与智能合约相结合,使其功能得到了增强。单纯的比特币主要具备记账和交易的功能。当它与智能合约结合后,就能够实现去中心化地执行更多的操作,像商业合同等可以迁移到区块链世界中。比如,A 公司在 2019 年尝试将部分合同利用比特币与智能合约相结合,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线下操作流程所花费的时间。在传统的框架下,操作一份商业合同需要多人以及几天的时间。
这种结合让区块链不再只是单纯用于货币交易的工具。很多小型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这种结合方式,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投入大型商业规范合同定制软件。
区块链的类比概念
区块链就像操作系统体系一样,以太坊如同安卓系统,比特币犹如微信应用。区块链是一个范围较广的技术体系框架,以太坊是在这个框架之中的具体实现,而比特币则是类似微信那样的旗舰应用。在 2020 年,某国际项目组在搭建区块链底层的过程中,对多种形式进行了对比,就如同对比不同操作系统的适用性一样,最终参照了这样的类比体系。
数字货币的其他应用场景
数字货币除了当前在区块链这一主要场景有应用外,还有其他应用场景。数字货币以及区块链项目大多属于社区项目,它们通过众筹的方式来获取资金。比如 B 项目在初期,是向社区爱好者售卖项目代币来筹集资金的,爱好者就如同购买原始股一样,等代币进入市场后就可以进行交易并退出。这和企业进行融资并上市的过程相似,就像某科技公司在 2012 年上市之前那样,很多早期的投资者都从其中获得了收益。
比特币与其他货币的差异
比特币的诞生起点与 Ripple 不一样。比特币是以数字货币作为起始的,而 Ripple 是以解决跨境支付问题为开端的。莱特币和比特币有差异。莱特币每个区块的生成时间是 2.5 分钟,这比比特币的 10 分钟要快。并且它的挖矿算法更依靠 CPU 和内存,普通 PC 可以参与挖矿。例如在 2018 年,有很多个人电脑用户尝试用普通电脑来挖莱特币。
比特币的交易性能问题与解决方案
比特币的区块大小为 1M,每 10 分钟生成一个区块。这使得它的交易性能比较低。闪电网络把小额交易转移到链外进行,以应对此问题。RSMC 类似一种准备金机制,交易双方有资金池并进行确认记账,提现时将结果写回区块链。2021 年调查显示,在很多日常小额支付场景中,使用闪电网络后,比特币的效率大幅提升。有很多人对比特币交易性能提出批评,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它的不足。
DPoS的产生背景
矿机出现后,DPoS 随之产生。有很多持有算力的人,他们对比特币本身并不关注。随着矿机技术持续发展,比特币的算力渐渐集中到了一小部分人手中,这与区块链要达成去中心化的最初想法相悖。所以,DPoS 机制出现了,其目的是改变计算力集中在对项目不关心的人群手中的这种状况。
2017 年,数字货币的总市值曾达到一个较高的数值。这个数值一度超过 6000 亿美金。区块链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互联网从业者难道不应该去了解这个与我们生活越来越贴近的技术吗?希望大家在评论里表达看法,也欢迎大家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