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消费市场中,关于购车的纠纷屡见不鲜,王倩(化名)的经历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她的维权之路。
购车付款波折
王倩打算买辆奔驰,付钱时得知是奔驰金融在操作,工作人员要和她交流。她原本打算刷卡付钱,但销售员说不行,只能用微信或支付宝,这付款方式的突然转变让她感到有些意外。
提前选号安排
为了确保提车和上牌能在同一天完成,销售员已让王倩预先选定了车牌。王倩满怀期待,以为一切都会按部就班,未曾料到后续事情的发展远超她的预期。
取车问题初现
王倩租车时,反复核实,询问是否一切正常。开车前,她多次提醒,但销售人员却表示无需担心。车辆出现问题后,她联系了销售人员,起初销售人员说是小问题,建议她回来免费加油,但没想到这只是问题的一个开始。
加油升级状况
加油过程中,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到了下午一点多,油还没加完。等来工作人员后,被告知油已加好,但系统需要升级。王倩焦急地守在那里,心里琢磨着升级后是否还会出现新问题。
故障检查结果
下午三点过后,王倩并未等到新车,却接到了4S店工作人员的电话。经检查,车辆存在三项异常,最严重的是发动机自3月27日起就已开始漏油。这一情况让王倩感到十分意外,毕竟新车竟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
沟通退款受阻
4月1日,王倩主动了解情况,但4S店却告知退款的可能性极低,理由是过程过于繁琐。从3月27日至4月8日,王倩不断妥协,却发现结果与初衷相去甚远,这让她感到既气愤又无助。
求助官方介入
王倩发现问题迟迟未解决,于是她选择了寻求奔驰售后服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的帮助。4月12日,工商所所长与她取得联系,要求她协助调查。4月13日,她迅速携带合同、身份证明等材料,赶往那里进行笔录。
拒绝退款原因
王倩起初的要求只是想退车,然而她并不认同利之星奔驰4S店目前给出的退款方案。她忧虑,如果奔驰是因为舆论压力而同意退车,可能会让其他人跟风,同时也可能让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公正对待。
维权弱势分析
消费者在法律上相较于汽车经销商处于不利地位,这一点在王倩的遭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经济负担、时间投入和证据搜集等方面的困难,当事人往往选择放弃自己的权益,导致众多消费者只能默默忍受苦楚。
购车维权程序颇为繁琐,你如何看待消费者如何高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若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个赞并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