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投资这一领域,财务审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其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要么容易被忽略,要么处理起来相当棘手。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想要深入研究和讨论的核心所在。
现金控制方面
医院财务管理中,现金控制至关重要。部分医院管理松懈,缺乏严密的现金管理制度。比如,某些小型医院现金收支记录不完整,而在偏远地区,医院现金管理随意,容易发生挪用。同时,现金流动方向必须准确掌握,若现金大量流向不明途径,可能涉及贪污或其他违规行为。某些私立医院资金链断裂,往往始于现金管理问题,进而影响医院正常运作。
医院在现金管理上追求公开性。比如,在部分县级医院,建立一套恰当的现金监管机制后,能显著减少资金被不当使用的情形。借助严格的现金清点等手段,能保证医院每一笔现金流动都合乎规范。
收入确认真实性
许多医院在确认收入时存在不足。它们主要依赖现金收入来确认收入,这种方式构成了收付实现制。这种做法在应收和预收款较大的月份会导致收入与成本的不匹配。举例来说,当某些专科医院面临医保报销结算延迟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导致财务报表中的收入波动非常剧烈。
还有其他情形,存在故意操控收入确认的现象。例如,某些盈利性医疗机构为了吸引投资,会选择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正确的做法应是全面考虑服务完成情况和支付计划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大型三甲医院在新的医保政策影响下,必须对收入确认流程进行调整,以保证其准确性。
财务指标合理性
财务指标在医院之间的比较并不容易。以综合医院和口腔医院为例,它们的总资产周转率差异显著,综合医院资产较重,而口腔医院则轻资产运营。然而,仅凭一个指标无法断定医院的运营状况。比如,一些新兴的私立专科连锁医院,虽然初期财务指标看似不如传统的综合医院,但它们的发展潜力却是巨大的。
在尽调过程中,参照标杆医院和行业平均水平至关重要。以某发达城市为例,尽调人员通过了解当地标杆医院的财务数据,发现被调查医院的成本收益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进一步深入调查后,发现这是由于管理成本过高所引起的问题。
应付职工薪酬情况
医院在支付员工工资时,会影响到资金流动和员工的工作热情。部分医院,特别是那些面临财政压力的公立医院,可能会拖欠工资,尤其是针对医护人员,这种长期拖欠会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甚至促使他们离职。同时,还可能出现虚报职工薪酬的情况。比如,某些私立医院为了避税或营造繁荣的表象,会夸大应支付的职工薪酬数额。
合理的薪酬体系对医院的稳定成长至关重要。比如,部分盈利能力强的私立医院通过实行高薪加奖金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带动了医院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固定资产的核查
医院在审查固定资产时,特别是对那些大型且关键的医疗设备,必须进行细致的检查。公立大型医院设备种类繁多,通过抽查的方法可以确认设备是否真实存在。以某省的三甲医院为例,拥有众多CT等设备,抽查能保证账目与实际设备一致。有些医院在特定的销售模式中,将部分固定资产未计入账目,比如在“设备投放”模式中,某些科室的“固定资产”未入账,这不仅会影响未来的成本和现金流,还可能引发财务不实的问题。
医院财务状况的维护离不开对固定资产的精确核算。不少小型医院在处理设备报废时,未能及时从资产统计中剔除报废设备,导致资产数据出现虚增。
涉税处理问题
营利医院和非营利医院在税务处理上存在显著差异。非营利医院可享受税收优惠,例如某些公益性质强烈的医院,众多税务项目可免征。然而,营利医院则需按常规缴税。不过,有些地区允许非营利医院的社会资本参与利润分配,使得情况变得更为复杂。这便要求财务审核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查。
有些医疗机构可能利用税收规定的不足,进行不规范的财务处理。比如,在利润划分不明确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故意不申报应纳税的收入。
医院进行投资前的财务审查相当繁琐,所涉及的关键点众多,本文仅列举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进行医院投资时,大家最关心财务审查的哪些方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此外,若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不要忘记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