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虚实争议
大家普遍觉得《三国演义》里七成是事实,三成是编造。但书中有些章节的编造部分特别明显,比如赤壁之战前后的那八回,几乎可以说是“三成事实,七成编造”。刘备“三次让出徐州”的故事就是编造的例子。至于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又该如何理解?
历史记载相关情况
《魏书》、《世语》、《孙盛杂记》均记录了曹操杀人的事实。《魏书》中提到吕伯奢之子与宾客抢夺财物,曹操为保护自己而杀人。《典略》载明,陈宫是在公元191年才开始追随曹操的,而曹操杀害吕家是在公元189年,那时陈宫还未与曹操相识,所以陈宫和曹操一同杀害吕家成员的说法并不准确。
故事设定的不合理处
陈宫的出现似乎有些不合情理。在故事中,曹操在陈宫的帮助下得以脱身,两人甚至曾并肩逃亡,但之后却转道成皋,最终又回到了故里。再看吕伯奢去西村买酒,曹操与陈宫却向东逃亡,按常理推断,他们怎么会在途中偶遇?再者,故事中的情节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曹操独处时,无人知晓受害者的身份,曹操本人也不愿主动谈论此事。仅凭曹操多疑的性格来推断记载的可靠性,这样的推断难以让人接受。
史书与小说差异体现
史书最后三部分没有提到曹操杀害吕伯奢的事情,但小说里却记载了曹操将他处决,这完全是无中生有。而且,史书上并没有具体说明曹操杀的是整个家族,而小说里却说是男女老少共八人,加上吕伯奢,这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
小说对情节的艺术加工
曹操并未对吕伯奢下手,但书中却写他明明知道错杀无辜,却还是残忍地杀害了归来的吕伯奢。陈宫在史册上并未随曹操一同行动,但在小说里,他却变成了见证者,通过他的口述,对曹操的极端不义之举进行了谴责。曹操的杀人名单上没有女性名字,然而小说中却编造了他残忍杀害妇女的故事,还将他“宁我负人”的誓言改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
此故事的塑造意义
《三国演义》一书中,作者仅用寥寥数语,便将曹操的狡诈多疑、残忍自私刻画得淋漓尽致。尽管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却将曹操的反派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使得读者对曹操的形象印象尤为深刻。那么,大家觉得,《三国演义》里这种虚构的情节,在塑造角色上,是优点更多 https://www.tokenlm.net,还是缺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