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霸主地位
在全球贸易的大舞台上,美元的领导地位十分牢固。大部分国际贸易都选用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在2014年以前,美元在外汇交易中的比重大约达到90%,甚至在某些外汇市场,其交易比例还超过了99%。另外,美元在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的平均占比超过65%,在新兴市场国家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0%以上。这就充分显示出美元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位置。
这种情况带来的影响相当显著。美国企业在进行国际支付时,不必担心汇率波动的风险。但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而言,他们得时刻关注美元的走势。在外汇储备和国际贸易中,他们必须谨慎处理美元带来的各种影响,这无疑给众多经济活动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日本“广场协议”的惨痛教训
日本过去也是出口贸易的强国,经济状况良好。然而,“广场协议”的签订改变了这一状况。在协议达成后的十年里,日元每年平均升值超过5%。看似日元增值,实则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带来了无风险的“保障”。
财富迅猛增长,日本民众不禁有些飘飘然。日元在全球市场上疯狂扫货,甚至有人狂妄地宣称要买下整个美国。但日元的大幅升值却让日本制造业成本节节攀升,其制造业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经济由盛转衰。这种现象也警示了其他国家,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与美元放水
美国近期活动增多。前美联储主席耶伦,身为拜登政府经济团队的关键人物,提议在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市场采取国家干预的经济刺激政策。此举引发了美元的大规模发行。实际上,用印钞来应对危机,并非仅美国一国如此,但其目的性过于明显。
美国此举目的明确,旨在快速推动本国经济复苏。但美元在全球金融领域有着特殊地位,大幅放宽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会波及他国经济。尤其是像中国这样规模巨大的经济体,大家普遍担心这可能导致类似日本“广场协议”的后果。
中国能否抵御通胀冲击
国际上货币发行量激增,人们担心这或许会引起我国通货膨胀,进而可能推高股市和房地产的价格。然而,一个国家的物价是否会出现通胀,并不仅仅是由货币供应量决定的。例如,粮食、钢材、石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同样在通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顾过往,石油危机和次贷风暴均未能撼动我国。记得当时,美国联邦储备的伯南克实施了量化宽松,我国亦步其后尘。但面对美国的次贷危机,我国却安然无恙。这充分说明,我国经济抗风险力强,不易受外部货币超发所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若升值,人们自然会想到,这种变化是否会对我国出口造成严重影响。2021年,除了医疗器械和电子产品出口,生活必需品出口也可能迎来大幅增长。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主要依赖“三来一补”和代工贴牌,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人民币升值或许会让生产成本有所上升,我们依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赚取外汇的日子或许快要过去了。但这也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技术和产品的价值。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或许并非全是负面的影响。
未来的趋势与对策
短期内,美元的宽松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会导致所谓的“广场协议效应”出现。但从长远角度考量,不少国家可能会开始尝试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种趋势预示着国际货币体系或许会迎来新的变化。
我们不能坐等,必须依托“一带一路”的“五通”策略,包括物资、货币、人员、关隘和信息流通,来打造人民币海外流通的市场氛围,增强人民币在国际间的地位。关于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未来地位,大家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别忘了点赞并转发本文。